植物神经紊乱,不光现在有,过去也有。
大概在三十多年前,那时候还没有植物神经紊乱的说法,都是叫神经官能症,也有神经衰弱的叫法。
植物神经紊乱,都是后来才有的名字。包括抑郁症这样的名字,也是后来才有的。
上个世纪,我们治神经官能症,尤其是少阳证,用的都是合方。
那时候,用的最多的就是柴桂姜合当归芍药散,还有小柴胡合五苓散,或者半夏厚朴汤,的确治好了很多人。
但是到了后来,只用这些方子就有点力不从心了。
因为植物神经紊乱的发病原因,没有那么单一了。时代不一样了,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变了。
比方说,我们后来讲到的新冠肺炎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,脊柱问题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。
病因不一样,治法也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植物神经紊乱,如果是少阳病,其实患者的津液已经很虚了,有表证未解,里证又作,所以少阳病的病位说的是在“半表半里”。
关键是津液不足。
展开剩余57%因为一个的津液不足,你无论是去发汗还是下法都会亡津液,都会使植物神经紊乱变的更糟。
所以,治植物神经紊乱,要和解少阳。
这个和解,其实是增加身体津液的生成。津足了,让身体自己选择汗解还是下解。
这时候,我们用小柴胡的加减方,意思是扶正而邪自去。
只不过植物神经牵扯的范围实在是太广,而少阳篇又没有几个方子,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:当代医生遇到少阳证,上来就给柴胡剂。
其实呢,少阳系统又分好几个大方向:
五苓散、泻心汤类、柴胡剂、大小陷胸汤、十枣汤、栀子剂、四逆散、瓜蒂汤,还有金匮要略中的湿家,甚至比较严重的结胸从本质上看也属于少阳。
因为,少阳牵扯的范围实在是太广。
比方说,少阳包括了三焦水道的通畅,不通畅就会生痰,包括了阴阳气的承接。那么,上面的气下不去,下面的气上不来,所以会有心烦。这是栀子豆豉汤的主治,豆豉鼓动肾气升腾,栀子清热泄下利小便。这样的药材组合,很好的顺应了地天泰的卦象。还包括了一些神经淋巴系统的轻微痛症,对于胃动力不足等症状也有显著的疗效。
其它方子,也是一样。
哪怕是柴胡类的方子,大小柴胡汤的差别也挺大的。
药都可以归少阳经,但是处理的邪气不同,用药就不同。
说到底,灵活组方,达表通里,才是植物神经紊乱的处置智慧。
发布于:北京市